未央心理|“他们是不是在背后议论我?”:初二女生欣怡的敏感多疑与信任感重建


关键词:初二女生、关系敏感、多疑、信任感缺失、自信心不足、现实检验、社交技能提升

Part.1 案例概况

■ 基本信息

- 来访者:李欣怡(化名),14岁,初中二年级

- 咨询缘由:由母亲主动寻求咨询,反映欣怡近半年来情绪低落,常因同学关系问题与父母发生冲突,自称在学校“没一个朋友”,感觉“大家都在背后说我坏话”。

■ 主诉问题

1、关系敏感与多疑:欣怡总感觉同学在背后议论、排挤她。例如,看到别人聚在一起说话,一旦她走近就散开,她会立刻认为是在说她坏话;同学在社交软件上没有及时回复她的信息,她会认为对方是故意的。

2、情绪困扰:因此经常感到焦虑、委屈和愤怒,有时会独自哭泣,在家中对父母脾气暴躁。

3、社交回避:逐渐不愿参加集体活动,课间也常独自一人,人际关系陷入恶性循环。

4、自信心不足:在描述事件时,频繁使用“我可能不讨人喜欢”、“我什么都做不好”等消极自我评价。

■ 初步评估

1、李欣怡的核心问题在于人际信任感的缺失与现实检验能力的不足

2、她的认知模式中存在明显的“读心术”(武断地认为别人在负面评价她)和“灾难化”(将小事解读为严重的排挤信号)等非理性信念。

3、这种敏感多疑的背后,是青春期自我意识高涨下的低自尊状态,她将外部信息过度内化为对自我价值的否定,进而采取了回避和敌意预设的社交防御策略

Part.2 咨询目标与方案

基于评估,与欣怡及其家长共同商定了以下咨询目标与方案:

■ 咨询目标

1、近期目标:缓解焦虑、委屈等负面情绪;识别并挑战“大家都不喜欢我”等核心负面信念;学习“现实检验”方法,区分想象与现实;改善与父母的沟通模式。

2、长期目标:重建对人际关系的合理信任感;提升自我价值感与自信心;学习和练习基本的社交技能,主动构建支持性的人际关系。

■ 咨询方案

采用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,融入叙事疗法和社交技能训练的整合性方案。

Part.3 咨询过程(节选)

咨询过程大致分为三个相互交织、递进深入的阶段,每个阶段都围绕核心目标,运用了特定的心理技术。

■ (一)建立安全联盟与问题评估

  • 阶段目标:建立牢固的咨询同盟,并全面、共情地理解欣怡的内心世界。

1、创造安全空间,倾听个人叙事

(1)初次见面,欣怡低头不语,戒备心强。所以,并未急于追问问题,而是通过温和的开放性问题开启对话——

咨询师:“听起来最近在学校挺难熬的,愿意多跟我讲讲吗?” ……

当欣怡叙述时,运用积极倾听技术,通过点头、共情性回应(“这一定让你感到非常孤单和委屈”)来传递理解,让她感到被真正地听见,而非被评判。

(2)技术运用:积极倾听与情感反映。帮助欣怡澄清和确认她的情绪,如:“当你说到她们散开时,你感到的是愤怒,更多的是受伤,对吗?”这帮助她更清晰地感知自己的情绪。

2、问题外化,分离人与问题

(1)当欣怡不断重复“我就是个多疑的人”时,引入了叙事疗法的核心技术——问题外化。

(2)对话节选:

- 咨询师:如果我们给这个总是告诉你“别人在议论你”的声音起个名字,你会叫它什么?

- 欣怡:(想了想)……叫“多疑怪”吧。

- 咨询师:很好的名字。那么,是“李欣怡”本身等于“多疑”,还是“多疑怪”这个家伙经常来找你的麻烦?

- 欣怡:是它来找我。

- 咨询师:它通常什么时候最嚣张?什么时候会稍微安静一点?

……

(3)效果:问题外化技术将欣怡从“问题本身”的认同中解放出来,将她置于与“问题”对抗的盟友位置。这极大地激发了她的主观能动性,为后续的认知行为干预奠定了重要的心理基础——她从“我是一个有问题的人”转变为“我正在共同对付一个叫多疑怪的问题”。

■ (二)认知重构与现实检验能力训练

  • 阶段目标:帮助欣怡识别、挑战并改变其导致痛苦的自动化负性思维。

1、引入认知模型,绘制思维地图

(1)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欣怡解释了认知行为疗法的ABC模型(A 诱发性事件 -> B 信念/想法 -> C 情绪与行为后果)。

(2)具体练习:我们以欣怡的一个具体事件为例:

① A(事件):在朋友圈看到几个同学一起出去玩的照片,但没有叫她。

② B(想法):“她们是故意的,她们有一个小团体,唯独排斥我。我没有人喜欢。”

③ C(后果):感到极度伤心、愤怒,独自哭了一场,并决定以后再也不看朋友圈了。

(3)通过这个例子,欣怡清晰地看到了是她的想法(B) 直接导致了她的情绪和行为(C),而非事件(A)本身。

2、充当“认知侦探”,进行现实检验

(1)我们引入了“思维记录表”(三栏表或五栏表)作为核心工具,系统地训练她的现实检验能力。

① 情境

② 自动想法(捕捉脑海中一闪而过的念头)

③ 情绪(0-100分打分)

④ 理性回应/证据(寻找支持与不支持自动想法的证据,思考其他可能性)

⑤ 新的情绪/结果(重新评估情绪)

(2)技术运用示例:

① 情境:课间问同桌一道题,同桌说“现在没空”。

② 自动想法:“她讨厌我,连讲道题都不愿意。”(情绪:愤怒90,伤心80)

③ 理性回应/收集证据:

- 支持想法的证据?“她没有立即帮我。”

- 不支持想法的证据?“她当时正在赶着抄笔记,看起来确实很忙;她昨天还主动借过我橡皮;她平时对别人有时也会这样直接。”

- 其他可能性?“她可能只是当时心情不好/时间紧迫,而不是针对我。”

④ 新的结果:“她可能只是刚好很忙,我可以晚点再问她,或者问别人。” (情绪:愤怒降至30,伤心降至20)

(3)效果:通过反复的家庭作业和咨询室内的练习,欣怡逐渐掌握了“停下来、想一想、找证据”的新技能。她从最初对自动想法深信不疑,到后来能够幽默地说:“哦,‘多疑怪’又在下结论了,我得查查它的证据充不充分。”

■ (三)巩固新信念与社交技能构建

  • 阶段目标:着重于构建新的、适应性更强的行为模式和自我概念。

1、行为实验:将新认知付诸实践

(1)与欣怡共同设计“行为实验”,检验并巩固新信念。

(2)实验设计:针对“我主动找人说话,对方肯定会觉得我很烦”的预测,我们设计了一个低风险的实验:第二天主动向一位感觉还不错的同学称赞她的新发卡,并观察对方的反应。

(3)结果与讨论:欣怡回来后汇报,对方开心地说了谢谢,还和她聊了两句。这个真实的积极反馈,强有力地挑战了她的旧有信念。

引导欣怡讨论:“这个实验结果,对你之前的预测说了什么?”欣怡认识到:“原来别人并不总是讨厌我,我的主动有时也能带来好的回应。”

2、社交技能微调与自信构建

(1)通过角色扮演,在咨询室内模拟了发起对话、维持谈话、应对拒绝等场景。并就如:如何用开放式提问、如何进行积极倾听等给与了直接指导。

(2)同时,我们共同创建“我的优势资源库”,每天记录一件自己做得好或感到满意的小事(如“今天上课举手了”、“我耐心帮助了弟弟”),旨在将她的注意力从外部评价逐步导向内在价值,系统地提升欣怡的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。

3、结束与展望:预防复发

在最后的咨询中,一起回顾了欣怡的成长历程,总结了对付“多疑怪”的工具箱(外化对话、思维记录表、行为实验等)。鼓励欣怡将咨询师的角色内化,成为自己的“支持性教练”,以应对未来可能遇到的挑战。

Part.4 咨询效果与反思

■ 咨询效果

经过咨询,欣怡和母亲反馈其状态有了显著改善:

1、情绪方面:情绪趋于稳定,在家发脾气的频率大幅降低,笑容增多。

2、认知方面:能够意识到自己的“多疑”思维,并尝试进行现实检验。欣怡反馈说:“现在‘多疑怪’虽然还会来,但我知道怎么对付它了。”

3、行为方面:欣怡开始主动与一两个感觉不错的同学一起吃午饭,参加了班级的手工小组。她表示:“虽然还不是特别放得开,但至少不觉得每个人都是敌人了。”

■ 咨询反思

青春期是自我同一性建立的关键期,对同伴评价极度敏感。欣怡的案例典型地展示了,低自尊是如何通过“关系敏感”和“多疑”来保护自己免受潜在伤害的。咨询的成功,关键在于:

1、关系先行:无条件积极关注是让欣怡放下防御、敢于审视内心的基石。

2、授之以渔:不仅仅是安慰,更是教会欣怡“现实检验”这把钥匙,让她有能力自己去解开未来的困惑。

3、系统支持:过程中与欣怡父母的沟通,指导他们从批判者转变为理解者和支持者,也为欣怡的改变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家庭环境保障。


信任的重建是一条漫长的路,但对于像欣怡这样的孩子来说,只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支持,他们完全有能力走出迷雾,拥抱更真实、温暖的人际关系。

如果您或身边的亲友也正被类似的情绪困扰,请不要独自承受。寻求专业帮助是关爱自己、走向成长的重要一步。我们始终在这里,愿意倾听,伴您前行。


学业内卷、数字沉迷、身份困惑、意义感缺失、情绪困扰……个体的成长之路从不平坦。

未央心理,金芒果教育集团旗下专业心理服务品牌,专注于为儿童、青少年及其家庭、职场人士等提供精准的心理支持。我们深入工作于个性、情绪、社交、学业、职业等关键领域,用专业化解成长烦恼,用陪伴重塑内心力量。

选择未央心理,让我们一同,为成长护航!

咨询预约:张老师 13256152091 0531-8176163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