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敢顶嘴的孩子,是父母教育最大的失败



不敢顶嘴,这孩子就废了!


1.

呦呵,

你还敢顶嘴,

反了你了!


讲一个邻居表妹的故事。


有一次,家里伞丢了,她妈妈责问她:“你怎么这么粗心,伞都丢了。”


她解释说:“不是我弄丢的,我没用过伞。”


她妈妈说:“我也没用过伞,难不成是伞自己跑了?”


表妹:“我不知道,反正不是我弄丢的。”


她妈妈:“不是你弄丢的,是谁弄丢的。伞又不会自己跑,丢了还不承认!”


表妹大声说的:“就不是我弄丢的,我没用过伞!”


她妈妈勃然大怒:“呦呵!你还敢顶嘴了你!就是你弄丢了的!还顶嘴,看我不打你。”


啪啪两个耳光。


微信图片_20191008172459.jpg


再说一个故事:


一个小朋友周末原本打算出去玩,妈妈临时报了一个兴趣班,强制性要带他过去。


小朋友死活不愿意去:“你问了我吗?你就帮我报兴趣班,我不去!”


妈妈一开始苦口婆心劝,小朋友执拗不愿意去,振振有词:“你有什么权力,在不经过我的同意下,擅自帮我报班?”


听到这句话,妈妈也怒了:“什么叫擅自?我是你妈,我就是有这个权力,我是为你好!”


妈妈被激怒:“我告诉你,今天你去也得去!不去也得去!小小年纪就敢顶嘴,反了你了!你懂什么呀!不去的话,我就给你关屋里,哪儿也不许去。”


小朋友“哇”地一声哭了出来。


是不是很熟悉的场景?

是不是也经常和孩子有类似的争吵?

是不是也脱口而出“居然还敢顶嘴了”这样的话?

全中国的父母,

没有一个不曾遭受这种折磨:

那就是孩子顶嘴。


1 (27) - 副本.JPG


搜狐母婴做过一项调查,“孩子慢慢长大以后,你最讨厌孩子的什么行为?”超过75%的父母选择了“顶嘴”。


你叫他往东,他偏往西;你苦口婆心语重心长,他一大堆理由等着你;你用长远眼光替他规划人生,但在他那里,这是在侵犯他的人生。


2.

孩子会顶嘴

是父母不合格


有一则针对孩子的调查,问题是“你为什么想和父母顶嘴”。


孩子们的回答是这样的:


“因为我觉得爸爸的做法一点都不公平。”


一个小朋友,和爸爸约定好,如果作业完成了,就带他去迪士尼玩。等他完成作业爸爸却改口说,等你考上班级前十名,考不上就别想了。孩子当即就火了,噼里啪啦和爸爸争论。结果被爸爸大骂一顿。


小朋友说:“我从那个时候发誓,再也不信他们大人的话了。”



“妈妈误会我时,我就会顶嘴。”


另外一个孩子,有一次帮妈妈洗碗,想分担一些家务活,不想妈妈那么辛苦。不小心摔坏了碗,妈妈朝她大吼:“谁让你洗碗了,有这个闲工夫还不去看书。”小女孩感觉特别委屈,就向妈妈顶嘴了。


“父母要求孩子的事情,自己都没做到。”


让我早睡,可他们在外面打麻将,打到凌晨才回家,留我一个人在家;

让我别玩电脑,我妈却在电脑上看韩剧,一看就是一整天。


明明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,

凭什么要求我来做,

我就是不服。


1 (63).JPG


“父母太霸道了。”


“我是你妈,你就得听我的!你小孩子懂什么。”其实孩子最烦这种话,孩子怎么就不懂了?就你懂?就你能?


“一以贯之地打击我。”


“你看看别人家的某某多厉害!一等奖!”

“你看看隔壁的某某多懂事!三好学生!”

“你再看看你!什么鬼样子。”


我什么鬼样子?那你要别人家的某某做你孩子好了!


有些父母,一以贯之地打击孩子,被孩子顶嘴是应该的。


“父母永远觉得自己高高在上。”


“你现在去睡觉,立刻!”

“你现在去写作业,马上!”

“你现在给我站到墙角去,快!”


永远一副命令式的语气,永远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,永远觉得自己正确,无所不对。


公司领导如此语气对你,你会不爽;你就不想想,你这幅语气对孩子,孩子就不会不爽吗?


如果你的孩子经常顶嘴,先别忙着说:


“还敢顶嘴,反了你了!”


为人父母,先反思自己,这几种行为,自己是不是经常做:很多事情,自己都做不到,但就是要求孩子做;永远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,永远命令式的口吻对孩子说话;常常以“我这是我为你好”为说辞,强迫孩子做事情,典型的爱心绑架。


孩子经常和你顶嘴,可能不懂事的不是孩子,而是你。



3.

孩子会顶嘴

是成长的诉求


例如家长偷看了孩子的日记,孩子勃然大怒;


打听孩子在班上和哪个女生关系好,孩子回家就和你吵。


甚至,那些你曾经觉得无足轻重的小事,现在做起来,也会触到孩子的雷点。


这就涉及到亲子边界感的问题。


婚姻有边界感,和异性吃饭可以,私下看电影最好不要;和异性礼貌性拥抱可以,牵手就不行。


亲子关系也有边界感,孩子小的时候,在你面前没有隐私,也没有什么个人权利;长大了,个体意识增强了,要求的权利自然也就会增加。


就像你不愿意别人查你微信聊天记录,哪怕老公老婆也不行一样,孩子肯定也不希望你看他们的日记。


而你还认为,孩子还小,哪有什么个人权利,坚持要这么做。


边界感被刺破,孩子自然就会生气,生气就会和你顶嘴。


心理学家认为:


孩子顶嘴是源自无助和困惑,当爸妈告诉孩子不要做什么事情的时候,他们觉得自己的权利被剥夺了却又无力反抗,恼怒之中不自觉地用回嘴来找寻一种心理平衡。


换句话说,孩子顶嘴,真心不是刻意惹父母生气。他们就是想通过顶嘴,重塑亲子关系的边界,伸张自己的个人权利。


这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必然诉求。


4.

你应该更喜欢能顶嘴的孩子


父母都不喜欢顶嘴的孩子,权威受到挑战,心烦、不爽。


但其实父母都应该更喜欢能顶嘴的孩子,因为孩子能顶嘴,正说明你教育之成功。


不敢顶嘴的孩子,是父母教育之最大失败,不过分地说,是父母教育的耻辱。


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做过一份研究,将两岁至五岁的孩子分成两组,一组平时喜欢顶嘴,反抗性较强,另一组平时乖顺,反抗性较弱。


结果发现,反抗性较强的孩子中,80%的长大以后独立判断能力强;


反抗性较弱的孩子中,只有24%长大以后能够自我行事,但是独立判断事情的能力仍然比较弱,常常依赖他人。


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,能够同父母进行真正争辩的儿童,在以后会比较自信、有创造力和合群。


汉堡心理学家安格利卡·法斯博士说:


“隔代人之间的争辩,对于下一代来说,是走上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。”


1-1ZH3163T90-L.jpg


想象一下,一个乖巧的孩子,懂事温顺,无论你给他提什么要求,即使不满,依然会去做,不会顶嘴,也不会有怨言。


这样的孩子以后会怎样呢?


他会延续之前一贯的行为,无论外界如何压迫他,无论外界的要求有多么不合理,无论自己内心有多么反感。他都不会反抗,只会顺从。


他会活得很窝囊。


相反,日常生活中能敢顶嘴的孩子,会优秀很多:


·他们敢于抗争,

“对不起,让我不爽的事情,我不干。”


·他们清晰地知道自己的边界在哪里。

“这是我的私事,请你不要指指点点。”


·他们敢生气。

“我才不会忍气吞声,不爽我就会说出来。”


·他们不会在心里压抑太多情绪。

明明内心反感,依然要压着情绪去做事,这非常可怕。

但敢顶嘴的孩子你不用担心,他们不爽一定会说出来,哪怕面对强权,也敢于据理力争。


而这些品质,将会是孩子生活的盔甲,在这个惊涛骇浪的世界中,隔断世界对他们的攻击。


5.

一个孩子开始废掉

就是从不敢顶嘴开始的


记得在哪里看到一个视频,视频里的一个女子,在家是母亲,是妻子;在公司是下属,是职员,因为性格实在太软,不仅老公可以巨婴一般地躺在家里,等着她把所有的事情做好,甚至要把饭喂到他嘴边;连女儿也对她呼来喝去。


在公司,就像一个软皮球,所有人都可以捏一下。表面上,她和颜悦色,善待周围所有人。


但内心,她无数次痛骂这个世界,也痛骂不敢反抗的自己。人压抑自己内心的负能量,是需要生命能量的。


终于有一天,她实在忍不住了。把所有人都痛骂了一遍,然后跳楼自杀了。


这个世界有温暖的善意,但恶也是无处不在的。


当一个人,完全没有抵抗这世界恶的能量时,就会被吞噬;


同样的,当一个孩子,完全没有申张自己看法和权益的勇气时,就废了。

无论你怎么骂,孩子都不顶嘴,这真不是孩子懂事,这是他快废了。


所以,当孩子顶嘴时,先别忙着生气,别忙着扣帽子:“还敢顶嘴!”


给他足够的耐心和包容度,安静地,平等地听他申诉。无论他是否犯错,无论他的顶嘴是不是有理,只有给孩子一个空间,他的枝叶才能散开,


所以做父母最重要的一个原则是:别在孩子还没说话之前,就吓得他不敢吭声。


事实上,你甚至可以认为,你不是在听他顶嘴,而是塑造他不卑不亢、捍卫自己权利的品质,孩子能顶嘴,是成长,是自我保护。


难道这不就是你们期望的样子吗?


作为父母,我希望你们能明白:唯有当孩子在你这里不是奴隶时,他们才能在别人面前也不是奴隶。